康復治療的原則
早期發(fā)現(xiàn)、早期診斷、早期康復
綜合性康復
康復訓練與日常生活相結合
符合兒童發(fā)育特點及需求
遵循循證醫(yī)學的原則
積極推進小兒腦癱的社區(qū)康復
1.神經易化技術
包括:新Bobath技術、Brunnstrom治療技術、PNF治療技術、Vojta治療技術、Rood治療技術
■療效:促進腦癱運動功能提高、正確感覺輸入、改善運動控制等
2.基本康復技術
包括:漸增阻力訓練、關節(jié)活動度的維持與改善訓練、關節(jié)松動術、減重步態(tài)訓練、核心穩(wěn)定性訓練、運動再學習、任務導向性訓練、平衡訓練、運動控制等
4.輔助器具 輔助器具和矯形器 提高和保持療效 矯正異常姿勢 建立正常的運動模式 國防止畸形進一步增加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
5.作業(yè)療法 .認知功能訓練 . 姿勢控制訓練 .手功能訓練 . 視覺功能訓練 .手眼協(xié)調能力訓練 .書寫能力訓練 .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 .學習與交流功能訓練 .進食訓練 .更衣訓練 .如廁訓練 .洗浴訓練 .強制性誘導療法 .鏡像視覺反饋療法 .游戲活動
6.言語語言療法 方法:構音障礙治療、口腔感覺運動療法、口腔口內和周圍按摩、口功能訓練、口肌訓練技術、口腔肌肉按摩及口腔運動療法、異常姿勢反射控制訓練、語言發(fā)育遲緩治療、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、針灸療法、音樂治療與言語治療相結合、進食訓練、輔助溝通系統(tǒng)和小組語言訓練 療效:改善口、舌、唇、下頜和控制能力;解決流涎、吞咽、咀嚼困難,改善言語清晰度、發(fā)音能力、交流態(tài)度和溝通技巧;提高主動交流意識;促進發(fā)音、開發(fā)智力,增強溝通、語言和識字能力,改善語言交流和社會適應能力等
兒康大廳基本康復治療方案 一、痙攣型腦癱 1.左右分腿 2.髖膝踝屈伸運動 3.搭橋運動 4.側臥位髖膝踝屈伸運動 5.俯臥位肘、手支撐 四點支撐(劃船運動、單腿跪位前后運動) 6.跪立位、站位訓練,步態(tài)訓練
二、不隨意運動型腦癱 1.抱球訓練(角弓反張和持續(xù)痙攣) 2.仰臥起坐 3坐位訓練(騎在滾筒上 移動滾筒、加壓雙腿) 4.俯臥位肘、手支撐 四點支撐(劃船運動、單腿跪位前后運動) 5. 巴氏球上肌力、平衡訓練(核心肌群穩(wěn)定性訓練) 6. 坐位到站立位轉換和站立訓練